考研北大,更要脚踏实地,不要妄图走所谓的“捷径”。在这里,盛世清北提醒大家:想要考上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重要的是基础知识掌握是否扎实、能否将所学灵活运用,而不是投机取巧,不能轻信押题,压中或者压不中,这个结果只能自己承担。
参考书(仅供参考,可能会随年份变化,可咨询盛世清北老师)
政治学概论:
1、《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政治学十五讲》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以及政治研究的多种视角,具体内容包含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政治研究的概念和范畴,政治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权力分析,政治合法性分析,政治结构与功能、政治制度分析、政治行为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全球化与国际政治、政治发展:
内容特色
《政治学十五讲》由燕继荣教授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具有以下显著的内容特点:
系统性与全面性:本书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内容涵盖了政治学的学科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历史与现状、途径与方法等多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不仅深入介绍了政治学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实际应用。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燕继荣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政治学概念和方法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轻松入门并深入理解。
前沿性与时代性:本书在保持政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时代元素,使读者能够了解到政治学的前沿动态。
2、《政治学概论》孙关宏 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政治学概论》主要介绍了与政治学相关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与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国家与政府,政党与政党政治,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与国际政治。
内容特色
本书从分析政治权力、国家政权、国家政体等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入手,探讨了政府职能、政党等其他一些政治学重要范畴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规律,进而阐述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政治现象的表现特征与一般规律。这种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有助于学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在阐述政治学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当代全球问题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与面临的机遇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价值。
3、《政治学》海伍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安德鲁·海伍德的《政治学》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理论及发展脉络。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民族与全球化、政治互动、政府机构、政策与绩效。书中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有机结合,梳理了针对同一政治现象的不同理论和思想,如在民主问题上分析了古典民主、保护型民主等多种模式,在国家问题上阐述了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国家理论,还探讨了政治文化、认同与合法性等内容,详尽分析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为读者探究政治学提供了独特视角,具有国际视野,行文简洁易懂。
内容特色
系统性与全面性:内容涵盖政治学的多个方面,从政治理论到政治互动,再到政府机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国际视角:本书从国际视角出发,关注全球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探讨了全球化对政治学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现象
专栏丰富:书中设置了大量的专栏,包括 “全球性思考”“超越西方”“思想传统” 等,这些专栏不仅丰富了内容,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深入探讨的话题。
4、《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国际政治学理论:介绍国际政治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学科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不同学派与争论,以及作为国际关系基本概念的 “行为体” 和 “国际体系”。阐述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要学派的观点和发展,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理论视角下对国际政治的解释。
国际安全与全球问题:讨论各种国际问题,涉及国际安全和当代全球问题的若干方面,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冲突研究、环境问题研究、恐怖主义研究、国际组织研究等。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属性特点、产生原因、演进趋势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外政策与国际战略:探讨行为体的对外政策与战略应对,包括对外政策的制定、外交行为、国际战略和全球治理等内容。说明了国家应对国际问题的一般行为模式,以及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和战略选择来实现自身利益。
内容特色:
结构精巧合理:依据 “理论、问题、对策” 的逻辑,从宏观到微观分为三个部分,恰好契合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三大主要方向,有助于初学者建立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论述逻辑严谨:在理论阐释方面,构建体系,超越传统,以比较的视角、清晰的线条说明学派的演进与区别;在问题分析上,以 “国际安全问题” 为核心,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注重数据和事实;在对策讨论时,重新解读 “外交”,紧跟当下热点。
知识全面系统:涵盖了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既包括传统的国际政治议题,如国家行为体、国际冲突与合作等,也涉及当代全球问题,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国际关系分析》 阎学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且简明实用的国际关系分析教科书,主要介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民族国家、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格局等,并以大量实例向读者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实。
内容特色:
注重实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读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国际关系问题。
概念清晰:对国际关系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
语言通俗:论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国际政治学理论》 梁守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探讨了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行为体、体系、格局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权利政治的强调:与西方国际政治学过分强调权力政治不同,本书特别突出了权利政治的重要性,分析了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中国视角的彰显:立足中国立场,面向当代世界实际,展现中国独特的观点,探索建立中国学派的方法。
内容特色:
理论性强: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现实性强:结合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突出:突出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彰显了中国特有的视角和观点。
综合性强:涵盖了国际政治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国际政治体系、格局、行为体、权利与权力等,内容丰富全面。
《比较政治学》 潘维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内容简介:
文明与社会政治变迁:通过划分物质、精神、制度三种文明,结合农牧、制造、服务三种生产方式,解释自 “产业” 诞生,到三大古文明,到中古,到近现代,到后现代的社会政治变迁及制度文明。
政治原理阐述:探讨了政治的本质、权力的构成要素等基本政治原理。指出权力由财富与暴力(硬权力)以及观念与人格(软权力)构成,政府是垄断暴力和税收的管理社会的机构。
对制度迷信的批判:批评了当今政治学流行的 “制度迷信”,特别是对 “多数决” 制度的迷信,强调制度并非来自虚无,其背后有社会历史基础。
中国视角的分析:立足中国视角,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现象进行纵横比较,试图补充和重构流行的政治知识,呈现中国特有的观点。
内容特色:
独特的理论框架:以 “文明” 为骨架,以当代政治的争议话题为材料,以定义简洁的基础概念为关节,构筑了长链条因果关系,为 “中国视角” 或 “中国学派” 的政治知识建构了独特的理论框架。
回归传统的文风:试图避开 “现代” 学术形式,在文风和著述体例上回归传统,追求 “后现代” 的直接、朴实、散漫。
视角新颖且独特:从中国视角出发研究比较政治学,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学术传统,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
批判性思维:对西方流行的政治理论和制度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不盲目追随西方观点,有助于读者客观、全面地认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理论。
《比较政治制度》 曹沛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内容简介:
各国政治制度比较:从理性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原则为切入点,对当代世界主要类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包括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
制度背景全面描绘:对政治制度形成和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描绘,分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各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加深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通过与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进一步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内容特色:
系统性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比较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涵盖了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以及其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使读者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分析深入: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剖析,既分析了它们的共性,也揭示了它们的差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书中不仅有丰富的理论阐述,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数据,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时代性突出:关注当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及时反映了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西方政治思想史》 唐士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内容简介:
历史进程全面介绍:本书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各种不同思潮之间的关系,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涵盖了从古代希腊到 20 世纪的发展历程,涉及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古罗马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近代西方政治思想、20 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等多个阶段。
重要理论家分析:就一些重要理论家在不同理论问题上的贡献及其思想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些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学科形成与演变阐述: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形成与演变,以及这个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
内容特色:
体系完整: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
分析深入:对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既阐述了他们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贡献,又指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有助于读者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政治思想。
资料丰富:以大量原始文献为基础,参考了众多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视角独特:突破了围绕思想家个人写史的传统,既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的连续性,又兼顾了各个重大理论问题的相对完整性,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权力 制度 文化》 秦亚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理论核心要素:聚焦权力、制度和文化这三个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要素,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书中不仅阐述了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还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证研究案例,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国际政治现象相结合,分析了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国际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文化因素对国家行为的影响等重要问题,探讨如何运用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国际关系的发展。
研究方法阐述:涉及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介绍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开展国际关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指导。
内容特色:
理论性与系统性: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学术性与前沿性:作者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书中融合了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反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学术热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理论的阐述,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多视角分析:从权力、制度和文化等多个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突破了单一理论视角的局限,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多元的研究视角。
《世界民族主义论》 王联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近代世界民族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如英法等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及在东欧和亚非拉地区的兴起和发展历程,详细讨论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过程。
民族运动与民族冲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运动与民族冲突的表现和原因,包括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民族自治与民族分离、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等方面。
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冷战后新一轮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 “中国新民族主义” 的驳斥:结合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历史发展,对冷战后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世界中存在的所谓 “中国新民族主义” 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内容特色:
历史视角全面:将民族主义的研究置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当代地区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梳理了从近代到冷战后的漫长历史脉络,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民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演变和影响。
分析深入系统:不仅对民族主义的起源、发展等进行了阐述,还针对当前国际社会中引起争论的某些理论问题,如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少数民族的人权及其维护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深度和系统性。
观点客观公正:在研究和论述过程中,作者保持了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主义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避免了片面性和偏见。
现实意义突出: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的研究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问题、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是关于【26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参考书解读】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清北的同学们节约时间,提高上岸的成功率!
需要说的是,考清北竞争大,压力大,没方法,难以坚持。盛世清北-清北考研集训营,为清北考研学子量身打造,有清北先行营、清北强基营、清北暑期突破营、清北实战营、清北冲刺营,更有清北清北半年营和清北全年营可选择,清北学长领学,班主任全程督学,补盲区强技巧,专项技能拔高,学员遍布清华北大各主干院系,专攻清北。
更多清北考研备考资料及清北考研集训营相关问题,咨询盛世清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