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0 访问量:12 来源:管理员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向来是众多学子竞相角逐的热门领域,竞争之激烈堪称白热化。然而,一旦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那无疑将成为人生中一次意义非凡的跨越,开启一段辉煌的学术与职业征程。盛世清北,作为一家专注清北硕博辅导十余年的专业机构,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源,多年来精心为考生整理汇总该专业信息,旨在为那些怀揣北大文艺学硕士梦想的同学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参考,助力他们顺利踏上逐梦之旅。
院系及专业内部情况分析
院系实力分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宛如一座学术的巍峨殿堂,拥有全国最为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这里设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5个本科专业方向,犹如五条蜿蜒却充满活力的学术溪流,汇聚成中文系深厚的学术底蕴。同时,还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立了1个博士后流动站,为莘莘学子搭建了从本科到博士乃至博士后研究的全方位学术阶梯。
回溯历史,1986年,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这5个二级学科便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学科,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文系的学术天空。2001年,又有6个二级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荣耀入选第二届全国重点学科,进一步巩固了中文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成为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文科人才。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彰显了其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广泛影响力。
在2023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文系更是成绩斐然,“语言学”位列第8位,“古典文学与古代史”位列第9位,“现代语言学”位列第11位,在全球学术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目前,全系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084人,其中本科生575人,硕士生200人,博士生309人,另有中文双学位本科生132人。师资力量同样雄厚,全系现有教职工120人,行政教辅人员17人,教师103人。其中教授56人,长聘副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副研究员1人,预聘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10人,讲师1人,他们犹如一群智慧的引路人,引领着学生们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
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宛如一颗璀璨的学术明珠,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根基与系统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覆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等多个重要领域,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现当代文学丰富世界的大门。
该专业隶属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持续位列最高等级(A+),这无疑是对其学术实力和教学质量的高度认可。拥有国内顶尖的学术声誉和师资力量,使得该专业成为了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毕业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学术能力,广受教学、科研、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的青睐,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师资团队
在北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的学术大师和优秀学者,他们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学生们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陈平原 教授
陈平原教授,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是北京大学当之无愧的学术泰斗。他现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其学术履历辉煌,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2008—201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2020)、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2008—2015)、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2000—2016)等重要职务。
在学术成就方面,陈平原教授更是硕果累累。他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多次荣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及学术著作奖(2016)、思勉原创奖(2017)、文津图书奖(2019)、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等众多荣誉。此外,他还荣获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其集体项目《中华文化通志》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独立撰写《散文小说志》,1999);集体项目《世界经典散文新编》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独立负责《中国散文选》,2001)。
高远东 教授
高远东教授,山西祁县人,有着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1979——1986年,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先后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3年8月,他回到北京大学工作至今,期间还曾在首尔大学、东京大学等任教,拓宽了国际视野。
高远东教授的学术兴趣广泛,除了鲁迅、周作人研究外,主要集中于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发生关系的那部分历史。他的专著《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04年,他与陈平原、温儒敏、方锡德、商金林一起,所授“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获该年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展现了其出色的教学能力。
季剑青 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季剑青长聘副教授、研究员,1979年生于安徽肥东。他的学术之路充满曲折与精彩,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之后于2000年起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2007年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21年6月,他任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后改为文化所),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他作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2021年7月,他入职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现代文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员,继续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
曹文轩 教授
曹文轩教授,1954年出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备受尊敬的学者。他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曹文轩教授1970年12月于江苏省盐城县河夹寺中学高中毕业,1974年9月—1977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如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小说的艺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6AZW004)“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晓明 教授
陈晓明教授,1959年生,他的学术生涯丰富而多元。1976年6月,他作为光泽县司前公社上山下乡知青,体验了别样的人生。1978年春,他进入南平师专中文系学习(77级),1980年春留校任教,开启了教育生涯。1983年,他在福建师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联明教授、孙绍振教授;1986年,在福建社科院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钱中文教授,并于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留院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2003年起,他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至2020年期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2011年,他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0年受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目前,他还担任民盟中央委员,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后现代文学理论,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就业情况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学术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他们能够独立从事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为国家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们也具备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人才。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机构、高校,还是在文化传媒等领域,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的毕业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无限的潜力,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上是关于【26考研|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资料-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清北的同学们节约时间,提高上岸的成功率!
需要说的是,考清北竞争大,压力大,没方法,难以坚持。盛世清北-清北考研集训营,为清北考研学子量身打造,有清北先行营、清北强基营、清北暑期突破营、清北实战营、清北冲刺营,更有清北清北半年营和清北全年营可选择,清北学长领学,班主任全程督学,补盲区强技巧,专项技能拔高,学员遍布清华北大各主干院系,专攻清北。
更多清北考研备考资料及清北考研集训营相关问题,咨询盛世清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