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2005年)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2003年)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答案】D
2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2002年)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ABC
2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2005年)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C
8.“统帅革命的资本主义,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2000年)
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答案】C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2004年)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DE
6.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1998年)
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
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
【答案】B
9.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2003年)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答案】B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2004年)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C
26.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2006年)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答案】A、B、D
26.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2008年)
A.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答案】ABD
35.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1999年)
材料1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必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2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极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